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

近日,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在一次访谈中表示“我的女儿又回来了”,背后原因让人泪目。

包小柏的女儿包容在2021年因病去世,年仅22岁。女儿去世后,包小柏就没有理发了,他说,因为头发有一段是曾经天天触碰过女儿额头的。女儿去世后,他很难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,甚至不敢面对亲友的问候。此后,思女心切的包小柏决心攻读博士,希望以AI技术让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。

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

包小柏与女儿。

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

女儿去世后的包小柏。

据报道,日前包小柏在受访时表示,经过反复尝试、训练后,他如愿复刻出了“数字女儿”,不仅可以即时回应对话,前阵子老婆生日时,“女儿”还为妈妈唱了一首生日歌。

包小柏感慨:“对我而言,AI可以让我明确地知道,能把思念的模式换一种工具来表达。”

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

“我女儿走的那一刻,我就觉得我的人生的意义荡然无存,都不存在了。你没有目标,你没有努力的动力。走出来?不,我走不出来。”

包小柏曾透露,女儿在医院治疗的那几年,是自己和老婆一辈子最大的痛。女儿在离世前因气切插管无法发声,他誓要用科技重现女儿的声音及影像,“我要给她一个最完美的形象、最完美的声音,让她在美轮美奂的数字世界,继续生存下去。”

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 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

网友热评

有支持,有担忧

在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中,量子科学家图恒宇(刘德华饰演)的女儿丫丫因车祸去世,图恒宇便试图将女儿的记忆永存于“数字生命世界”。

有网友感叹,“看到这个忍不住热泪盈眶”“包小柏就是现实版的图恒宇”……

@仿若蝴蝶贪恋着夏花 :在《流浪地球2》中,刘德华对女儿也是这样……

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

也有网友表示,支持AI技术用在寄托思念上。

@念石亭:AI技术就应该用在这种情况,而不是诈骗。

@小曼头ll:我想象过,以后人的墓碑就是这种AI成像,记录着和ta一样的性格特点,去祭奠时还可以坐下来聊聊天,而ta是有“记忆”的,每次聊天都能记下来,下次见你时会说,“嘿,好久不见!”

@smiling猫不是喵 :我想,这才是AI存在的意义!

@龙飞凤舞在五月:我看过他之前的采访,居然成功了,他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!

@乔安乔安很漂亮:哈利·波特中会动的照片终于照进现实。

与此同时,也有网友感到担忧。

@她夏了夏夏夏夏天:真的很难走出来,我表哥是家里的独生子,前年在他爸生日后几天意外走了,我每次想起来都会难过到哭,不敢想象他爸妈会多难过,当时他爸妈一个瘦得皮包骨,一个头发白了好多……

@正派的娃:很担心他会在AI世界里走不出来。

@鼠小蜜:我觉得这样肯定不行,这和梦境一样,回过神来只会更加痛苦……

■此前报道

2021年12月20日,包小柏在个人社交媒体透露爱女离世的噩耗:“今早10:44分我失去了一生最爱,小女去当了天使!谢谢你来到包家22年4个月,此后爸爸将会永远永远陪着你。我们回家了!”

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

女儿患病以来,包小柏一直悉心照料。面对女儿的离世,他十分悲痛,很久没有走出来。

知名音乐人用AI“复活”爱女,有人泪目有人担忧

包小柏是业内知名的音乐人,担任过很多唱片公司的艺术总监。他曾在湖南卫视《快乐女声》中担任评委,语言辛辣幽默,展现了很好的专业水平,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。

■媒体评论

AI“复活”亲人:

新技术或重塑人类伦理观念

用AI“复活”已故亲人,可以抚慰人心,填补或缓释很多遗憾,这样的需求显然很有市场。

南京一个5人的AI技术团队,在半年多时间里,帮助600多个家庭实现“在线团圆”。这项技术蕴含的社会和伦理价值,显然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,无法被忽视。

技术的进步会逐渐消解争议

现在回过头去看,对AI技术的应用,大众心理其实经历了一个惊讶—怀疑—焦虑—释然—接受的过程。这也符合人类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。

一项新技术诞生之初,往往缺乏大规模应用场景,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非法应用。比如,互联网出现后,淫秽信息传播成为一大“牛皮癣”;即时通讯软件诞生后,曾被用于不良交友;AI换脸也引发虚假信息传播。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一种特征,很难完全遏制,甚至也可视为检验技术成熟的必经之路。

大多数人接触新技术,初期的新鲜劲头过去,面临满地的芜杂乱象,往往感到失望。而新技术真正的社会价值,此时还在酝酿。以AI换脸技术为例,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,经过六七年发展,在经历各种AI诈骗事件后,它的真正社会价值正在浮出水面——“复活”已故亲人只是其中一项。

影视行业,同一演员在不同年龄和场景中快速切换,化妆和**可以借助AI技术。在动画和游戏行业,动作和表情捕捉已是一个专门行当。真人提供真实的表情动作,AI实现真人难以完成的画面。在新技术推动下,娱乐行业不仅真实丰富,生产效率也将极大提高。

安防领域,AI技术可用于身份识别和现场监控,大量节约人力,提高安防效果。而在教育和展览行业,这项技术帮助还原历史人物,创设文学人物形象,提升教学和观赏体验。

医疗领域,AI技术亦有用武之地。该项技术能帮助还原和建模,在面部修复或整容手术时,为医生提供帮助。目前这项技术还在假想和研究,谁能预判将来呢?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应用,无数突破的节点,可能都迸发出新的应用场景。

当然,AI技术也会打破真实和虚拟的边界,使人类的存在“失真”;AI“复活”已故亲人还可能引发人类情感和伦理方面的争议。只不过,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看,技术的进步会逐渐消解争议,重塑人类的新生活、新价值、新伦理。

如何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?

新科技带来的前景难以想象,明智的态度是鼓励发展,边发展边完善。不视其为科技怪物,也不过多设置条框门槛。只有在技术发展中,才能加深对技术的理解,才能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。

著名的英国“红旗法案”故事,很值得回顾思索。19世纪中期,早期蒸汽机车刚诞生,技术还不太成熟,噪音大速度快,开动起来会惊扰行人和马车,于是英国颁布法案,要求对蒸汽机车限速,并指令一名人员挥舞红色旗帜,用来警示车辆附近的行人与旁观者。

“红旗法案”看似兼顾各方利益,实际限制了科技发展,此前在现代交通一路领先的英国逐渐落后,错失了内燃机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的机会。“红旗法案”也被后来的学者反复提及,要审慎对待新科技的监管。

与此同时,如何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?一个可借鉴的思路是:任何诈骗或侵权等违法事件,都有具体的施害者,把握核心事实,运用现有的法律规则予以追究。在此过程,AI其实只是工具,侵权者受到惩罚,将带来新的规则示范,并有威慑的效果。

而现有法律难以企及的细微之处,可出台新规则,补充漏洞,通过不断“打补丁”,形成新领域的规则体系。与事前创设的宏大监管体系相比,这种渐进式“规则补丁”不仅给受害者提供补偿,也能给行业发展留足空间。

以AI“复活”亲人为例,谁有权采用AI技术“复活”逝者?产生的数据属于何种权益?任何人都可以被“数据复活”吗?这些领域此前并无经验,只能靠一个个争论,把规则梳理出来。先让技术快速发展,规则紧随其后,这是历史经验,也是我们面对AI应有的现代化理念。

综合:新闻晨报、红星新闻、中新文娱、杭州网、微博娱乐、橙柿互动·都市快报、广州日报、澎湃新闻、网友评论